米乐新华网深圳11月19日电(记者李晓玲)由深圳保利剧院承接运营的保利剧聚空间、保利湾区(国际)舞蹈中心,19日在深圳蛇口文体公园开业,旨在搭建一流演艺资源平台,赋能文化演艺事业,为特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选择。 “保利剧聚”作为保利院线的全新品牌,将依托保利院线的营销资源,通过多元艺术与生活场景的交融、舞台与观众席的融合、技术与新媒体的运用,打造充满活力的小剧场演艺空间、优秀剧目梦工厂和未来戏剧发展实验室。据了解,“保利剧聚”空间(小剧场)适用于戏剧、曲艺、脱口秀、小型音乐会、儿童剧、Livehouse演出,也可做沉浸式、多媒体跨界融合表演。 保利湾区(国际)舞蹈中心则依托深圳保利剧院及粤港澳文化艺术人才交流协会的平台资源,打造以教演融合为特色的舞蹈中心,为青年舞者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舞蹈中心还将组建国际青少年舞蹈团,通过专业培训和演出实践,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强、有潜力的青少年舞蹈队伍。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郭磊表示,深圳“保利剧聚”空间、保利湾区(国际)舞蹈中心可深入挖掘舞蹈艺术的内涵与价值,通过丰富多样的作品展现人性的光辉与美好,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可通过与各大舞蹈院校、艺术团体合作,共同构建舞蹈艺术教育生态,挖掘与培养更多艺术人才。
米乐 新华社济南2月9日电 题:山东:用电量彰显假日消费热度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看一场电影,赏一次花灯,来一场自驾游……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从热门商圈到街头巷尾,齐鲁大地洋溢着烟火气。无论是旅游餐饮还是批发零售行业,都呈现出蓬勃的消费景象。 百业兴旺,电力先行。透过用电量,可以窥见山东假日经济的活跃态势。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山东电网全网用电量达到119.33亿千瓦时,较2024年春节假期增长14.3%。 与消费密切相关的山东各行业用电量中,批发零售业用电量为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91%;餐饮业和住宿业用电量达到1.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79%。 春节假期,山东滨州惠民县孙武不夜城里灯火辉煌。(武峰 摄) 山东省于1月18日启动“2025山东迎新春消费季”,各地市也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叠加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效拉动新能源汽车、家电、3C数码等产品的销售,带动相关行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 作为山东省会城市的济南,用电量增长势头明显,批发零售业用电量达到4569.74万千瓦时,增幅高达34.95%。假日期间,记者在济南多家商超看到购销两旺的热闹场景。位于济南泉城路的苏宁易购超级旗舰店,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各类家电、数码产品迎来销售高峰,其中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的销量同比实现翻番增长。 文旅消费成为假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山东旅游景区用电量达到2083.3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21%。在泰山之巅,众多游客新春登高,迎接新年日出。“今年春节泰山景区最高用电负荷达到4060千瓦,比2024年春节假期最高用电负荷增加了23.5%。”国网泰安供电公司泰山景区供电所所长李佩说。 电力员工在山东济南章丘区明水古城开展用电设备巡视检查。(刘超 摄) 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新亮点频现,带动相应行业的电力需求增长。假日期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运营的充换电站,充换电量达到2451.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2.25%。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部相关负责人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叠加春节假期城际出行车流量的增加,是充换电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春节假期,山东各地纷纷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民俗展览、体育赛事等活动,丰富了民众的假期生活。文化消费的持续升温,拉动相关行业用电量增长。数据显示,全省文化、艺术、体育娱乐业用电量达到1064.6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85%。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李阳说,新年伊始的消费热潮只是一个开端,随着今年各项政策持续发力,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期待用电量数据走出更为振奋的上扬曲线。
米乐 新华社莫斯科2月11日电(记者江宥林)据莫斯科市旅游委员会11日提供的数据,今年约150万人参加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大规模庆祝春节活动,参与人数较去年增长约1倍。 1月28日至2月9日,“莫斯科的中国新年”活动在莫斯科马涅什广场、特维尔广场、新阿尔巴特街、全俄展览中心、莫斯科动物园等约20处场所举行,其间组织了中式美食品尝、主题灯光秀、舞龙、茶艺表演以及书画、剪纸大师班等数百场活动。 莫斯科市副市长谢尔古宁娜说,市民和游客对书法和纸龙制作大师班、街头演出、鼓乐表演、茶艺展示等活动尤为感兴趣。她表示,在莫斯科举办春节庆祝活动有助于促进俄中文化交流,加深两国人民友谊。 “莫斯科的中国新年”文化活动,是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去年春节期间,该文化活动吸引了70余万名民众和游客参与。
米乐 新华社兰州2月10日电 题:中国西部春节“文化游”火热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程楠 一手捧着葫芦,一手握住刻刀,10岁的姚靖一边认真听着非遗传承人的讲解,一边低头在葫芦表面仔细刻画。 今年春节假期,在父母的陪同下,姚靖来到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阮氏葫芦艺术馆,跟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刻葫芦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阮熙越学习刻葫芦技艺。 第一次在葫芦上用刻刀画画让姚靖感到很兴奋。她认真刻画的模样,也让阮熙越感慨不已,“春节假期,来体验传统文化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多,说明大家对传统文化更加认同。” 2月3日,两名小游客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阮氏葫芦艺术馆,跟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刻葫芦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阮熙越学习刻葫芦技艺。新华社发 阮熙越介绍,1月28日至2月4日,阮氏葫芦艺术馆接待游客近9000人次,其中大部分为学生和家长。他们了解刻葫芦历史,体验刻葫芦技艺,购买葫芦文创产品。 不只是刻葫芦,今年春节假期,剪纸、掐丝珐琅等非遗项目体验颇受欢迎。甘肃省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游客体验新鲜感的同时感受历史的厚重。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农历新年,“文化游”“非遗游”热度高涨。 在线旅游平台飞猪发布的《2025年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追着非遗过大年成为这个假期旅游市场的顶流,包含非遗景点、非遗体验的“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大增40%,携亲友逛灯会、赏民俗表演等内容最热门。 非遗展演、社火巡游、年俗灯会等特色“文化游”活动在甘肃多地爆火。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全省共举办春节主题文旅活动1418项,累计接待游客1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1.9%。 2月9日,游客们在甘肃省兰州市“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欣赏演出。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西域商人向游客展示家乡特色、壁画中的飞天一跃而出、穿着精致汉服的游客寻找最佳出片点拍照……这样的场景在甘肃兰州“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随处可见。这个2024年底正式运营的街区以汉文化、陇原文化、丝路文化为核心主题,融合戏剧、歌舞、光影、沉浸式体验、美食等多种元素,为游客呈现多维度的文化盛宴。 “古今融合的感觉太棒了!”汉文化“粉丝”王秀秀专门从陕西省西安市赶到这个新开放的街区“打卡”,觉得“不虚此行”。该演艺街区运营总监陈超介绍,近期,演艺街区开展演出800多场次,接待访客累计约3.5万人次,综合收入300余万元。 春节期间,“文化盛宴”在中国西部遍地开花。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推出非遗产品展销、非遗年货大集、非遗美食品鉴推广等200余项特色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举办文化演艺、民俗、文博展览等727场文旅活动;青海省会西宁整合省、市、县(区)文旅资源,联动全省各市州文艺团队,推出14大类39项2000余场文化活动。 2月9日,伊朗游客萨尔曼在甘肃省兰州市“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拿着地图手册在街区不同的打卡点“盖章”游玩。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来自伊朗的萨尔曼最近在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分别“打卡”了大唐不夜城以及“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在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来自俄罗斯的薛琳娜和来自巴基斯坦的马杰跟随六盘山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学习印制蛇年生肖年画。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萨尔曼说,“在这既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学习到一些关于中国丝路文化的历史知识。希望有机会带家人一起来中国参观游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效祖表示,希望这些文化活动能够让游客在赏非遗精品、观民俗技艺、学传统手艺中,度过年味十足的“非遗年”,更好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