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米乐新春中国行|中国蛇年春节消费兴起“文化热”

米乐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题:中国蛇年春节消费兴起“文化热”   新华社记者阳娜、魏梦佳   北京的冯女士近日在网上预订了春节期间去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门票。“最近听说民族文化宫会举办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看介绍有糖画、珐琅掐丝、剪纸、兔爷儿等,感觉很有趣,想带着孩子去亲身体验,近距离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她说。   去大理学扎染、去自贡看花灯、去新疆喀什做土陶……据美团旅行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1日起,“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328%,其中“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74%,尤其是“非遗体验”和“非遗手工”的搜索量分别增长了168%和321%,大同、扬州、泉州、景德镇等“非遗目的地”城市的机票预订单量均翻倍增长。   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游客可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苑传统制香技艺和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翠。来自美团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以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搜索量同比上涨235%,其“非遗手工艺体验票”已售出近千张,大量来自北京、杭州、天津、上海、宜昌、大连等各地游客喜欢搜索此馆。   1月7日,游客在非遗年货集市上了解皮影技艺。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一位来自杭州的朱女士表示,“今年过年打算带家人去北京过年,网上看到中国工艺美术馆的非遗手工艺体验活动,就提前预订了票,想带家人一起去体验一下”。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于1月至2月举办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给人们带来实惠便利的文旅体验,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旅游过年、过文化年成为新年俗,为人民群众春节假期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中国多地围绕非遗推出了市集、演出、展览、非遗体验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为游客带来丰富的节日文旅消费选择。“竟然能在酒店里面学习非遗红桃粿制作技艺,孩子玩得很开心”“在火车站候车时,参与了铁路局举办的剪纸体验活动”“中国人有自己的‘拉花’——福建省级非遗茶百戏,不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游客在网络平台上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年货是春节生活的必备品,也是春节文化的核心要素。买年货,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集体仪式和情感共鸣,年的变迁就藏在年货的变迁里。今年,很多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商品成为年货热销产品。   京东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年货节期间,各类传统木版年画类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搜索量同比增长192%,年画类产品在重庆的销量同比增长超9倍,在浙江、福建、江西、广西等省份的销量同比增长也均超3倍。而承载着非遗工艺的蜀绣、湘绣、粤绣、鲁绣等绣品也成为畅销的新年货,其中色彩清雅、针法活泼的苏绣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53%。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消费现象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回归,也体现了更多消费者愿意以一种更传统、更原汁原味的方式来迎接新春。
08 2025-02

米乐通讯丨探寻马来西亚槟城庙会的文化根脉

米乐  新华社马来西亚乔治市2月4日电 通讯丨探寻马来西亚槟城庙会的文化根脉   新华社记者王嘉伟   每逢农历新年,热闹非凡、秉承传统的槟城庙会都会在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古迹区举办,今年也不例外。农历正月初四,乙巳蛇年槟城庙会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庙会举办地涵盖乔治市古迹区的多个街道,百年宗祠会馆也敞门纳客。庙会现场,琳琅满目的文化策展及上百个文化互动摊位让民众亲自体验剪黏、木偶戏、潮剧等传统技艺,感受浓浓“年味儿”。舞台上,高桩舞狮腾跃而起、民族舞蹈婀娜多姿、乐器演奏悠扬婉转,让整个古城沉浸在喜庆氛围中。   槟城庙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策划团队的一员,她希望庙会不仅是春节庆典的呈现,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承载起对历史的尊重、对传统的继承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走在庙会内摊位林立、人头攒动的大伯公街上,一幅诉说百年前故事的连环画报吸引了记者的目光:1925年2月1日,在槟城经营广式萝卜糕小本生意的陈亚南托同乡水客,向仍在中国生活的父亲陈福生寄去附有五十元生活费的侨批。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这既是经济支援,也是连结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亲友的重要纽带。   “好比丈夫在马来西亚做工,写信回中国交代妻儿老小并同时寄回钱财。”画报正对的槟榔屿中山会馆内,庙会志愿者李仲豪告诉记者,虽然海外华侨华人背井离乡,但他们故土情深、不忘祖根。   同样,庙会也鲜活展现了华侨华人先民的海外奋斗史。台山宁阳会馆内,展板上详述了台山移民初到槟榔屿的创业历程:“早期在槟城的台山人,大多从事打金与珠宝贸易,或是木工与建筑行业”;“在马来西亚的台山先贤们为了养家糊口,靠一双巧手当起木匠,以传统技艺制作建筑、家具等”。   岁月流转,槟城华人社群从异乡旅客到扎根当地,已历经百年。如今,诸如槟城庙会等春节庆典不仅是热闹的节庆活动,更是槟城华人构建自身文化认同、传承家族记忆的重要仪式。它是海外华人对故乡情感的延续、对集体记忆的维系,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语境下的再创造。   “这些传统,如果没有人做,就会消失。”当被问及为何要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筹办庙会时,槟城青年郑海乐说,“传承,也是在寻找和定义自己的身份,营造集体的认同与归属。”   当下,槟城的年轻人正在以全新方式续写传统——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推广庙会文化,在现代舞台灯光下演绎古老戏曲,在交互展览中呈现海外华人的历史。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马来西亚,华人社群通过庙会强化向内凝聚力,同时向外展现文化自信,成为‘文化外交’的一环。”在马来亚大学攻读东南亚文化方向的杜爽认为,如今的庙会汇集了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的传统美食,还邀请这些多元民族进行传统艺术表演,营造出跨文化共享的和谐氛围。   锣鼓声声,历史过往的乡愁被唤醒;灯火辉煌,文化传承的根脉被照亮。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海外华侨华人这份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都将在一代代的守望与传承中熠熠生辉。
06 2025-02

米乐京津冀春节文旅消费持续火热

米乐  新华社天津2月5日电(记者宋瑞)春节期间,京津冀三地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联合推出“跨年迎春大联欢”“欢享庙会”“乐享冰雪”“历史文化主题游”“博物馆里过大年”“群众大拜年”六大板块系列活动,文旅消费持续火热。   携手开展的欢享庙会系列活动和乐享冰雪文旅活动,着力丰富民俗活动和冰雪旅游产品供给;集中优势资源,三地各自推出10条历史文化主题游线路,并精选代表性点位,联合发布10条京津冀历史文化游线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相互引流赋能;三地博物馆深度联动,共计推出展览及文化活动约540项,共同推出文创产品线上线下联展,丰富三地人民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在文旅协同发展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从北京的古都风情,到天津的运河文化,再到河北的燕赵遗风,三地文旅资源互补,共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天津为例,春节假日期间,天津市共接待游客161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其中外埠游客766.06万人次,京冀游客占比较高;游客花费156亿元,同比增长26.4%。据携程平台数据,天津上榜“年味目的地top5”,天津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7%。   “京津冀三地已互为重要的热门客源地。”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冰说,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创新开展“欢乐京津冀 一起过大年”“畅游京津冀 欢乐正佳期”等主题文旅活动,联合举办戏曲展演、非遗联展、阅读推广、房车巡游等热点文旅项目,策划推出百余条精品畅游线路,联合发布京津冀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三地文旅LOGO和文旅地图,携手打造起1亿人“说走就走”的旅游圈。   “未来,我们要持续推进跨行政区域文旅资源整合利用,合力建设京津冀旅游示范区。共同开发‘轻旅游’‘微度假’等旅游产品,实施一体化文旅惠民服务,促进京津冀文旅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陈冰说。
06 2025-02

米乐新华鲜报丨春意穰穰!非遗中国年无限精彩

米乐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题:春意穰穰!非遗中国年无限精彩   新华社记者唐诗凝、李紫薇   超23亿人次出行,连续单日票房突破10亿元,餐饮消费迎高峰……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年味浓、成色足,活力满满,春意穰穰!   文旅市场“热”,新意不断——   从冰雪奇缘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去北京地坛逛新春庙会,到安徽歙县观鱼灯巡游,听河南的豫剧,赴山西忻州看一场打铁花……放眼全国,各地在古城内举办400多场传统年俗和非遗展示活动。   “非遗”唱主角,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历史的文明与辉煌,如信使,让年味更醇厚。   飞猪数据显示,平台上包含非遗景点、非遗体验等内容的“非遗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133%。   文博馆里过大年,上海自然博物馆生肖特展“神秘蛇境”,科普与互动引人入胜。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四天,展览展馆类、历史遗迹类文旅场所预订热度同比上升200%。   2月2日,市民在江苏省兴化市莲溪湖公园观看舞龙表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社根 摄   电影市场“红”,创意迭出——   看电影成新“年俗”,春节档票房创历史新高。电影市场演绎出多元故事与观众情感的热烈互动,彰显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4日,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90亿,总观影人次突破1.7亿,均刷新纪录。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讲述千年神话故事,《唐探1900》具有浓厚喜剧色彩,《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展现对家园的守护……这些主题与共享温暖情感、寄托美好愿望的春节相适配,让观众感受喜庆团圆的氛围。   消费焕新“潮”,活力凸显——   “老字号嘉年华”和“全国网上年货节”持续火热,国潮非遗点亮年经济;“国补”政策助推手机、家电、汽车等“换新潮”,春节期间优惠多,“补上加补”让老百姓得实惠。   据商务部相关数据,春节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4%,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1%;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2月2日,一名女孩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新春巡游活动上与“中国龙”互动。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非遗”中国年,也是世界的——   240小时过境免签,“China Travel”带火“过年三件套”,穿汉服、写福字、吃饺子,外国游客沉浸式体验春节独特魅力。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平台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200%;航旅纵横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天,超5500次航班载着外国游客过中国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400余次。   中国年跨越山海,东方的团圆诗意,在海外绽放。   在俄罗斯,横跨涅瓦河的冬宫桥在《春节序曲》的旋律中开启,这是圣彼得堡首次为外国节日开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办“欢乐春节”庙会,当地市民在团扇、书法、茶艺等中国艺术体验区排起长队……共庆蛇年新春,世界多地点亮“中国红”。   社交媒体平台上,各国网友一同刷屏看春晚、互致新年问候,小红书“ChineseNewYear”“外国人眼中的春节”等话题浏览量均上亿次。   立春时节,万象更新。一个非遗中国年,既是中国人最浪漫的情感连接,也是中国年俗与世界的互鉴共享,无比精彩!
06 2025-02

最新动态

米乐广告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1 南京米乐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蜀ICP备202301471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