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 新华网长春1月3日电 题:冰雪游体验独特的东北美食 新华网记者 邵美琦 在东北,自制“大冰箱”拢共分几步? 答案是:走出门,就能获得一个天然“大冰箱”。 在社交平台上,东北人用水桶、自来水打造的天然大冰箱让人大开眼界。冻梨、冻柿子、冻鱼、冻饺子“粉墨”登场,宛如冰冻美食展览。 如果说逐冰戏雪是游客们爱上东北的初见心动,那么东北美食则是让他们念念不忘的味觉归宿。从冰天雪地独有的冻物到热气腾腾的杀猪菜、锅包肉,从历史悠久的美食文化到贴心改良后的创意佳肴,东北美食让很多人直呼“不想走”。 万物皆可冻 清晨,零下十几度的吉林长春,呵气成霜,永兴农贸市场却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摊位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冒着热气的面条和肉包子香气扑鼻;黑黢黢的冻梨、黄澄澄的冻柿子、硬邦邦的冻黄桃和冻李子……结着薄霜的各类冻品异常醒目。 长春永兴农贸市场售卖的冻梨。新华网记者邵美琦摄 “嘎嘎甜的冻梨”“不要错过东北特色”……摊主们裹着厚棉服忙活着招呼客人,吆喝声与叫卖声交织成冬日里的独特烟火气。“这些水果经过冷冻,汁水特别甜,非常水灵。”摊主陈毅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每天营业额也跟着提升了好几百块钱!” 来自广西的游客黄佳妮,前一晚刚到吉林,第二天一早就来赶早市。来之前,她已经通过社交平台认真地学习了冻梨的食用方法:放在凉水里缓上半小时,将果肉外层的冰壳敲碎、掰开,小心咬破梨皮,先吸汁水。“太有意思了,凝结着东北人冰天雪地里特有的美食智慧,而且价格亲民,种类丰富!”对于南方的她来说,这是十分珍贵的体验。 品种繁多的冻物背后,是东北物产丰饶的生动写照。在吉林集安,冰葡萄挂满枝头,迎来最佳采摘季;在内蒙古,冻奶坨以浓郁奶香和独特口感俘获众多游客的味蕾;在黑龙江哈尔滨,冻豆腐和冻黏豆包是冬日餐桌上的经典佳肴。 2024年12月27日,人们在查干湖渔场超市选购查干湖鱼。新华网记者张楠摄 查干湖畔,冻鱼是另一番美食风景。一年一度的冬捕正在进行,第一网便收获了8.6万斤胖头鱼。一排排从湖中打上来的鱼在低温环境下迅速冰冻,码成高高的冻鱼垛,大家把这里叫做“冰院子”。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装箱,一辆辆装鱼运鱼的大车往来穿梭,发往全国各地。 “在‘冰院子’拍网红打卡照,再选一条几十斤的大鱼吃全鱼宴,这是来查干湖旅游的标配!”北京游客安悦很久前就被东北“冰箱”文化种草,她认为,对游客来说,这些冻物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了解东北风情的一个窗口。 不止于“冻物乐园” 寻味东北,绝不仅限于冻物。广袤的黑土地孕育了东北人豪爽直率的性格,也为这里的饮食文化赋予了独特的豪气——量大料足,热气腾腾。酸菜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锅包肉、地三鲜……这些佳肴不仅唤醒味蕾,更成为“东北味道”的象征。 “我们东北的‘冰箱’里,硬菜可太多了!”在吉林市新兴园餐饮有限公司某饺子馆内,厨师长孙志刚将新鲜猪里脊切片,裹上面粉反复炸至金黄,再淋上糖醋汁翻炒,锅包肉外焦里嫩,色泽诱人。2024年吉林市举办的世界锅包肉大赛中,他荣获金牌,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品尝。 该公司经理孙琦说:“现在一家门店一天就能卖出五六百份的锅包肉,整体营业额同比增长超过一倍。为了迎合更多冰雪游客的美食需求,2024年我们在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特意开了一家分店,很多人都是滑完雪吃锅包肉。” 吉林市新兴园餐饮有限公司某饺子馆的锅包肉。受访者供图 伴随着“尔滨热”,当地美食频频出圈。炖大鹅、锅包肉等相关话题屡上热搜,而可以同时享用这些美食的“东北盒饭”也成了游客在哈尔滨的“必打卡”。有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哈尔滨新增铁锅炖饭店超过200家。 中国烹饪大师、吉林工商学院吉林省饮食文化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唐文教授介绍,东北菜浓香、醇厚、咸鲜,融合了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民族的饮食精髓,对各地的人来说口味都比较适宜,冰雪热会让更多游客爱上东北美食。 尽管包容性十足,东北美食在各地仍展现独特风味:锦州烧烤讲究火候与调料,齐齐哈尔烤肉注重原汁原味,通化人参鸡汤以浓郁香气俘获人心。这些地域美味共同构成了东北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而在吉林延边,东北美食文化融入了朝鲜族特色。在延吉西市场,土豆饺子、泡菜脊骨汤、米肠米饼等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各式泡菜、打糕、明太鱼、米酒成为游客的心头好,现场购买、快递到家,方便快捷。延吉市西市场管理处主任杨少南透露,冰雪季以来,市场日均人流量达3万人次,游客数量明显增长。 “宠且儿”“整活儿”的东北美食 当南方游客涌入东北,东北人不仅亮出了“冰箱”里的家底,也拿出了最真诚的待客之道。当冻梨开始摆盘儿,当血肠做成刺身,当杀猪菜装进精致小碗,游客们面对这份创意与美味并存的“东北下午茶”,直呼“不好,不想走了”。 “东北铁锅炖版jellycat,爱了爱了!”贵州游客罗欣逸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在长春吃的铁锅炖:只见汤汁浓郁的铁锅炖,原本朴实的面食“搭子”形态各异,长着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小茄子、小土豆、小粉猪,活灵活现。这是东北待客“卷”出新花样的生动案例。 求“新意”,更谋“心意”。哈尔滨老字号大罗新红肠为迎合外地游客的口味,减少了蒜味,创新推出新南方红肠,还推出满额包邮活动,帮游客把红肠直邮到家。 不仅是企业好客,相关部门也乘势而为频频出手。各地政府也频频用行动亮绝活儿。在刚刚过去的吉林省第八届冰雪美食节上,技能展演、特色宴席展、年夜饭展示等区域挤满了游客。吉鹅集团的工作人员穿着东北特色大花袄,给品鉴官们递上涮好的鹅肉片、煎好的鹅肉香肠、烤好的鹅油手工开酥玫瑰饼…… 图为吉林省第八届冰雪美食节现场。受访者供图 2024年以来,吉林省以“吉菜推广年”为主线,举办了“鱼王争霸赛”“人参鸡汤大赛”“千人铁锅炖大赛”“世界锅包肉大赛”等多项活动。12月24日,2024东北亚美食文化交流周在辽宁沈阳启幕,为期半月,将“美食+文旅+艺术”进行深度融合。 “当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冰雪游最大的特点就是参与和体验,”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说,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再加上近年来,冰雪旅游条件大幅改善,旅游产品丰富性极大提升,交通更便捷,服务更周到,这也是从“尔滨热”到东北“冰箱”火出圈的主要原因。 邴正认为,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都有当地最有特色的资源。“可以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同时把环境和条件打造好,创造出温暖和温馨的旅游氛围,与游客产生一个双赢的互动。” 拴住游客的心,也拴住游客的胃。当东北“冰箱”打开,无论是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味,还是与时俱进的创意佳肴,这片寒冷与热情交织的土地,正以独特的风味和温暖的热情,吸引着四方游客的到来。
米乐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税率 第三章 应纳税额 第四章 税收优惠 第五章 征收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增值税制度,规范增值税的征收和缴纳,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增值税税收工作应当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下称应税交易),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增值税。 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是指有偿转让货物、不动产的所有权,有偿提供服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第四条 在境内发生应税交易,是指下列情形: (一)销售货物的,货物的起运地或者所在地在境内; (二)销售或者租赁不动产、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不动产、自然资源所在地在境内; (三)销售金融商品的,金融商品在境内发行,或者销售方为境内单位和个人; (四)除本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外,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的,服务、无形资产在境内消费,或者销售方为境内单位和个人。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应税交易,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增值税: (一)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二)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无偿转让货物; (三)单位和个人无偿转让无形资产、不动产或者金融商品。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应税交易,不征收增值税: (一)员工为受雇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取得工资、薪金的服务; (二)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依照法律规定被征收、征用而取得补偿; (四)取得存款利息收入。 第七条 增值税为价外税,应税交易的销售额不包括增值税税额。增值税税额,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在交易凭证上单独列明。 第八条 纳税人发生应税交易,应当按照一般计税方法,通过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计算应纳税额的方式,计算缴纳增值税;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天然气增值税的计税方法等,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本法所称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未超过五百万元的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登记,按照本法规定的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可以对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作出调整,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章 税率 第十条 增值税税率: (一)纳税人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进口货物,除本条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外,税率为百分之十三。 (二)纳税人销售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除本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外,税率为百分之九: 1.农产品、食用植物油、食用盐;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二甲醚、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3.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三)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除本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规定外,税率为百分之六。 (四)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零。 第十一条 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征收率为百分之三。 第十二条 纳税人发生两项以上应税交易涉及不同税率、征收率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 第十三条 纳税人发生一项应税交易涉及两个以上税率、征收率的,按照应税交易的主要业务适用税率、征收率。 第三章 应纳税额 第十四条 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纳税额为当期销售额乘以征收率。 进口货物,按照本法规定的组成计税价格乘以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为关税计税价格加上关税和消费税;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境外单位和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交易,以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委托境内代理人申报缴纳税款的除外。 扣缴义务人依照本法规定代扣代缴税款的,按照销售额乘以税率计算应扣缴税额。 第十六条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交易,按照销售额乘以本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税额。 纳税人应当凭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 第十七条 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与之相关的价款,包括货币和非货币形式的经济利益对应的全部价款,不包括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的销项税额和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 第十八条 销售额以人民币计算。纳税人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应当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第十九条 发生本法第五条规定的视同应税交易以及销售额为非货币形式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市场价格确定销售额。 第二十条 销售额明显偏低或者偏高且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核定销售额。 第二十一条 当期进项税额大于当期销项税额的部分,纳税人可以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选择结转下期继续抵扣或者申请退还。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的下列进项税额不得从其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对应的进项税额; (二)免征增值税项目对应的进项税额; (三)非正常损失项目对应的进项税额; (四)购进并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对应的进项税额; (五)购进并直接用于消费的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对应的进项税额; (六)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进项税额。 第四章 税收优惠 第二十三条 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应税交易,销售额未达到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达到起征点的,依照本法规定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前款规定的起征点标准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四条 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 (一)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 (二)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 (三)古旧图书,自然人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四)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 (五)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六)由残疾人的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残疾人个人提供的服务; (七)托儿所、幼儿园、养老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服务,殡葬服务; (八)学校提供的学历教育服务,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服务; (九)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 前款规定的免税项目具体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五条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扶持重点产业、鼓励创新创业就业、公益事业捐赠等情形可以制定增值税专项优惠政策,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国务院应当对增值税优惠政策适时开展评估、调整。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兼营增值税优惠项目的,应当单独核算增值税优惠项目的销售额;未单独核算的项目,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可以放弃增值税优惠;放弃优惠的,在三十六个月内不得享受该项税收优惠,小规模纳税人除外。 第五章 征收管理 第二十八条 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发生应税交易,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销售款项索取凭据的当日;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日。 (二)发生视同应税交易,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完成视同应税交易的当日。 (三)进口货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货物报关进口的当日。 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日。 第二十九条 增值税纳税地点,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纳税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省级以上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纳税人,应当向其应税交易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 (三)自然人销售或者租赁不动产,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提供建筑服务,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自然资源所在地、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四)进口货物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海关规定的地点申报纳税。 (五)扣缴义务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扣缴的税款;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在境外的,应当向应税交易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扣缴的税款。 第三十条 增值税的计税期间分别为十日、十五日、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计税期间,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经常发生应税交易的纳税人,可以按次纳税。 纳税人以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为一个计税期间的,自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纳税;以十日或者十五日为一个计税期间的,自次月一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纳税。 扣缴义务人解缴税款的计税期间和申报纳税期限,依照前两款规定执行。 纳税人进口货物,应当按照海关规定的期限申报并缴纳税款。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以十日或者十五日为一个计税期间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五日内预缴税款。 法律、行政法规对纳税人预缴税款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增值税由税务机关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由海关代征。 海关应当将代征增值税和货物出口报关的信息提供给税务机关。 个人携带或者寄递进境物品增值税的计征办法由国务院制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三条 纳税人出口货物或者跨境销售服务、无形资产,适用零税率的,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出口退(免)税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三十四条 纳税人应当依法开具和使用增值税发票。增值税发票包括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国家积极推广使用电子发票。 第三十五条 税务机关与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海关、市场监督管理、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增值税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配合机制。 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协助税务机关开展增值税征收管理。 第三十六条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米乐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四季满是文化的味道。从“尔滨”文旅的“热辣滚烫”,到“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一冠难求”;从现实题材影片实现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到游戏《黑神话:悟空》带火多地旅游;从“China Travel”彰显中华文化别样魅力,到春节申遗成功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力量……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一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活力迸发,文化亮点出新出彩,人民生活丰盈饱满。 新华社近期连续推出9篇“文化新观察·年度文化亮点”,多角度盘点一年来文化领域新创造、新趋势、新成就。一次旅行、一本好书、一部电影、一场戏剧……回味一年来的文化生活,哪一点最打动你? 年度文化亮点之一:科技为“诗和远方”镀上崭新光泽 春节期间安阳殷墟推出拥有海量文博知识的“数智人妇好”,暑期中主打冰雪光影互动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项目投入运营,进入冬季后沉浸式体验展览在全国各地开花……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扩展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越来越多文旅新场景、新平台、新项目涌现市场,科技正为“诗和远方”镀上崭新光泽。 年度文化亮点之二:扎根现实、创新表达,满足电影市场多样化需求 不论是春节档的《热辣滚烫》《第二十条》,还是暑期档的《抓娃娃》《默杀》,亦或是国庆档的《志愿军:存亡之战》《只此青绿》,2024年,广大电影人潜心创作,推出题材多元、类型丰富的作品,不断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一句句台词、一幕幕镜头、一部部佳作,尽显光影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持续丰富着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年度文化亮点之三:“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 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苏州博物馆“蟹黄黄”玩偶……2024年,“爆款文创”成为最新“流量密码”。文创产品持续“破圈升级”背后,是博物馆不断拓宽边界的探索,是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更是文化产业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 年度文化亮点之四:在扎根人民中感受文学创作新趋势 好的文学凝聚着时代的气质,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近一年来,一批批文学作品在乡土根脉中汲取营养、在民族交融中展现风采、在网络浪潮中引领创新,用真诚的笔触凝聚起磅礴力量,绘就文学与时代交相辉映的生动画卷。 年度文化亮点之五:沉浸式戏剧方兴未艾 近年来,中国沉浸式戏剧发展迅猛,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演艺新空间或“嵌”于街巷之中,或“镶”于景区之内,促使新的演出场景、演出内容、观赏体验不断涌现。从上海的《不眠之夜》到北京的《边城》,从山西的《又见平遥》到贵州的《天酿》,从湖南的《恰同学少年》到湖北的《知音号》……沉浸式戏剧2024年方兴未艾。 年度文化亮点之六:新文艺群体展现新活力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新文艺群体在融合新技术、新需求的基础上开辟了许多新的文艺领域。从李子柒等视频博主,到独立演员、歌手,再到非遗工作室、民营文化机构等的工作者……新文艺群体日益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有生力量,以其创新创造,为赓续传统文化、推动行业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年度文化亮点之七:“以文惠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品质 城市书房等新空间延续城市文脉,家门口的“村晚”带火乡村文化生活,云端博物馆、智慧图书馆让千百年文明就在眼前指尖……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从年头到岁尾,我们在“以文惠民”中感受公共文化服务新品质。 年度文化亮点之八:最是书香能致远 2024年,“全民阅读”已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各级政府的持续推动和民间力量的协同推进下,“全民阅读”活动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遍地开花。随着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全民阅读的浪潮不断奔涌。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更多元、更智慧的阅读方式,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助力“阅读”走向“悦读”。 年度文化亮点之九: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展现新气象 2024年盛夏,“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承自数千年前“匠人营国”的古老智慧,经数百年不辍营造,在新时代悉心呵护之下“华丽转身”,于2024年成为世界瞩目的“国宝顶流”……这是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更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崭新气象的生动注脚。 设计:潘一景、何晓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米乐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题:数智科技联通“诗和远方” 新华社记者宋晨 在多种现代无损分析手段支持下,深藏地下千年的文物重新熠熠生辉;在沉浸式演出中,历史名城再现当年文化盛景…… 回首2024年,数智科技以“云游”拓宽“触达”边界,活化历史文物、演绎人文之美、提升文旅体验,联通“诗和远方”,成为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 技术赋能 让文化“可感可触”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数智人“艾雯雯”与馆藏文物鹰形陶鼎跨越时空对话,到江西省博物馆文物“显眼包”集合跳舞,各地文物在互联网上“苏醒”。它们不仅在屏幕上“动”起来,还能说会唱、能歌善舞,甚至可以实现与场景的有机互动。 沉寂千年的陶俑、青铜神兽、石刻造像等不再只是博物馆中静默的展品,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拥有了鲜活的气息,变得栩栩如生。 借助三维数字化复原,“国宝”曾侯乙尊盘有了“数字化”分身;通过数字化手段直观呈现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高清细节,使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与数字化平台采集2200套、12583件明代官窑标本,形成约30万条基因数据,为文物保护与研究、文创产品的开发等提供数据支撑。 5G、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让历史遗存、文学经典、艺术作品焕发新的光彩,让文物“说话”,让历史与文化变得“可感可触”。 服务升级 让体验“提质增效” “数字+”,不仅“加”出了文旅新场景,也“加”出了服务新模式。 一方面,设施设备不断升级换代。浙江美术馆“藏品云”以“典藏大脑”“数字驾驶舱”等构建起跨省的美术藏品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助力美术典藏资源智联共享惠民;国家自然博物馆应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技术打造数字人,提供沉浸式导览服务,提升游览趣味性、便利性。 另一方面,服务模式和运营管理不断智能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旅游企业可以更精准地洞察游客需求和行为习惯,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杭州城市文旅智能体“杭小忆”通过“碰一下”交互技术,实现了“在场即在线”的概念。游客不仅可以在线预订和查询信息,还可以通过“碰一下”技术,在线下直接完成消费,实现线下流量向线上导流的良性循环。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4》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对旅游内容创作、旅游分析预测、旅游数据分析、个性化营销内容产生较大影响,正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场景上新 带游客“穿越时空” 数字技术的迭代演进,为游客挣脱想象束缚、打破时空边界提供可能,旅游的风从“风景”吹向“场景”。 传统式的观光旅游,正在被体验式旅游所替代,研学旅行、城市漫步、沉浸式演出等新的旅游关键词持续涌现。 在河南中牟县,独特的“幻城”建筑里演出的戏剧讲述着中原大地土地、粮食与传承的故事;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创新打造“全域行浸式”数字演艺作品,再现红军长征历程,让红色文化更加生动、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重庆,“洞舰1号”主题景区将科技娱乐的交互、沉浸式感官的震撼、高参与度的非玩家角色演绎体验融合…… 一座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不断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与价值,焕新“场景”吸引各地游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以数据、大模型、算力为核心的新生产要素正快速融入文化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创意和数据等文化生产要素也在加速融入相关产业生产过程。 专家表示,当文化领域不断发掘新意、创造新品,从容大方地展现中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时代之美,人民的自信自强便从心底油然而生,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更加努力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