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米乐文化中国行|2024,我们共同经历这些文化热潮

米乐  回首2024,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热血沸腾;总有一些地方,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一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出活力四射的新图景,消费场景愈发丰富。   一同回顾,2024,我们共同经历的文化热潮。   ■文博旅游热:“为了一个展,来赴一座城”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来博物馆看展览、看文物、感受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大展不断,持续上新,“追展”达人们直呼“看不过来”,“观文博”已经成为人们去各地旅游清单中的“必选项”。   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为一体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于4月28日正式启用。作为人文新地标,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是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   “连三地、汇三江、合三馆。”艺术中心状如巨轮,长近360米、高78.5米,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超4万平方米,共享公共区域3.5万平方米。   走进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788件古代埃及珍贵文物与数十件中国古代文物同时展出。展览于2024年7月1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2025年8月。这是近20年来埃及在境外举办的最大规模文物展,其中95%以上的文物是首次来到亚洲,400余件古埃及重要墓葬区萨卡拉最新出土的古埃及文物实现“世界首展”。   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于今年11月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经过全面升级、创新改陈后,书画两馆在内容、功能、空间上实现了全方位提升。据悉,上海博物馆共准备了6套书画方案以备轮换,将每半年更换一次展品,3年总计将展出1200件作品,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馆藏书画精品将陆续呈现。   拼图:(左上、右上)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左下)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中国历代书法馆(右下)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中国历代绘画馆   为了满足更多的参观需求,不少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取消闭馆日、改进票务系统……   拼图: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感受“文博热”:(左上)“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右上)“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左下、右下)“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   据统计,截至1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今年观众累计预约已超630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同比增长10%;暑期,每天有近160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即便是在淡季,每天也有近52万人预约。“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一种常态。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截至目前,国博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超六成,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走进博物馆,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力量。   ■文创产品热:小小冰箱贴,撬动“大经济”   精美别致的凤冠冰箱贴、自带夜光效果的天宫藻井冰箱贴、玲珑剔透的“小粉炉”甜品……今年,不少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走红,供不应求,很多消费者甚至排队抢购,“爆款文创”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两款“凤冠冰箱贴”,一跃成为近20年来国博的文创“销冠”。围绕“凤冠”这一IP,国博又陆续开发了笔记本、徽章等10余款系列产品,均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以冰箱贴为代表的“文创热”将博物馆功能再拓展,进一步拉近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各地博物馆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运用现代化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造了一系列既符合当下审美、又具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品类也更加丰富。例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照太阳神鸟金饰等六个标志性文物推出的月饼礼盒,南京博物院结合馆藏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推出的“小粉炉”甜品,河南博物院以商代“妇好鸮尊”为原型打造的立体拼装积木……   这些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各博物馆内的“明星文物”,文物的“流量”带动了文创产品的“人气”,进而促进消费。上海博物馆暑期推出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文创销售额截至11月底已突破1.4亿元;三星堆博物馆前10个月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近百家博物馆参加天猫“双11”活动,开售首日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0%……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精美“走心”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契合了这种需求。   文创产品不仅为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带来了可观收入,还带动了设计、加工、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7月发布的19个新职业中,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位列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文创从业人员已超百万人,文创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相关人才需求持续增加。   ■旅游演艺热:精品演出成为“城市新风景”   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常演不衰,新编历史舞台剧《赳赳大秦》让文物“活”了起来,驻场演出《无界·长安》带火了非遗,创新舞台剧《鼓》奏响“中国古代交响乐”……在千年古都西安,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让演艺市场迸发新活力。截至11月底,今年西安大型驻场演出21部,演出近3.6万场,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次。   目前,西安大型驻场演艺涵盖歌舞秀、历史剧、音乐剧等多种类型,令人目不暇接,跟着演艺游西安已成新潮。   放眼全国,演出已成各地文旅宣传一大发力点。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项目演出场次同比增长26.37%。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打造新生代潮玩聚集地,支持打造一批演艺新空间”。   从上海的《不眠之夜》到北京的《边城》,从山西的《又见平遥》到贵州的《天酿》,从湖南的《恰同学少年》到湖北的《知音号》…… 随着沉浸式演出不断涌现,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演艺新空间或“嵌”于街巷之中,或“镶”于景区之内,带给观众“以身入戏”“主动参与”的观赏体验。   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推出《一梦入红楼》迎新年主题夜游系列文化活动,将《红楼梦》经典故事通过光影、演艺、沉浸式体验等场景呈现给观众,打造深度融合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4年,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人们更加追求“文化味儿”更浓的旅程,用文化发现一座城的更多“打开方式”。   编导:于跃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08 2025-01

米乐周末到东北丨创意上新,文化味“圈粉”年轻人

米乐  新华社沈阳12月23日电(记者武江民、于也童、洪可润)22日一早,距离开馆还有半个小时,辽宁省博物馆外已排起长龙。随着近日《洛神赋图》《萧翼赚兰亭图》等国宝级珍品在此展出,许多外地游客趁着周末专程来“打卡”。   在博物馆一楼的文创商店,不少游客一边忙着集章盖戳,一边挑选自己喜爱的文创产品。从北京赶来的周游拿着刚刚上新的“洛神赋图”冰箱贴直呼精美。“原本是和朋友来沈阳滑雪,没想到被辽博文创‘圈粉’了。”周游说。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随着冬季旅游热潮来临,东北不少博物馆、景区的文创产品走红,供不应求。这些文创产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又具实用性,带动了旅游消费。   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新华社记者 于也童 摄   作为拥有多件国宝的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近年来靠文创“圈粉”众多年轻人。无论是玉猪龙、簪花仕女造型的雪糕和冰箱贴,还是精致绚丽的干花手捻,众多产品一经面世就受到热捧。   游客在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观看《国宝辽宁·瑞鹤篇》快闪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辽博文创团队成立还不到两年,通过与多位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合作,创新设计理念,让文创产品既保留文物特色,又具有现代审美,让游客能“把辽博带回家”,近距离感受文化之美。   辽博文创受热捧,是东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东北各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举办创意大赛、扶持创意工作室、打造文创产业园等,让各类创意持续“上新”。   今年11月,沈阳在地铁站里开起了美术馆和文创店。本地潮流艺术家开办了以《东北是家》为主题的画展,游客和市民可以在一幅幅画作中了解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   文创店里,与东北文化相关的冰箱贴、明信片、抱枕、帆布包等各类物品应有尽有,东北“食玩系列”产品也备受瞩目,冻秋梨、铁锅炖、锅包肉、酸菜炖血肠等美食元素被巧妙地融入文创产品中,游客可“一站式”购物,买到尽兴。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除了购买冰雪元素的胸针、冰箱贴,游客还可以戴上VR头盔,“穿越”到冰河宇宙,在与科技的互动中感受冰雪魅力。   新潮亮眼的创意点亮了传统文化,激发了新的活力。当前沈阳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企业超过90家,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   沈阳博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怡文说,公司与沈阳博物馆合作已推出近百个品种的文创产品。在社交平台上,“祥龙搓澡巾”更成为网友热捧的东北限定文创产品。   德氏冷饮和沈阳故宫联名推出的“文创雪糕”。新华社记者 武江民 摄   在沈阳故宫、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地,游客还可以买一根文创雪糕与景点合影“打卡”。沈阳德氏冷饮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文创雪糕不仅在各大景区热卖,在线上也实现了3分钟破万单的销售量。   “95后”姑娘林莲稚毕业后回沈阳做起了插画师,她创作的“东北云洗浴”“带你逛沈阳”系列插画在网上走红,吸引粉丝超百万。今年秋天,林莲稚在沈阳红梅文创园办起了实体店。“我希望用我的创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传播东北文化。”她说。
08 2025-01

米乐首届青岛里院喜剧节开幕 “笑”果不断

米乐  青岛的喜剧,和啤酒一样让人“上头”。   9月20日,首届青岛里院喜剧节开幕。喜剧专场、嘉年华活动、音乐派对……以“一街好戏”为主题,10天时间里,40家优秀喜剧厂牌和特色演出团体的33个剧目、64场专场演出轮番上演,上街里群星璀璨、“笑”果不断,还有“喜剧盲盒”和“喜剧快闪”惊喜掉落,为整座城市带来更多欢乐表情。   作为生长于青岛的喜剧盛事,首届里院喜剧节构建起喜剧艺术的全纬度图景,从里院小剧场喜剧专场演出,到喜剧嘉年华,再到音乐派对,将欢动氛围推至高点。拿喜剧专场来说,集结了德云社、单立人、大风天等40家国内风格各异的喜剧厂牌和演出团体,为喜剧创作者提供作品展示机会的同时,搭建了一个艺术交流学习的“桥梁”,也为观众呈现高达33个剧目总计64场喜剧演出的饕餮盛宴。   区别于传统剧场的“遥望”,首届里院喜剧节以青岛独有的特色建筑——里院为“戏台”,众多喜剧元素融入里院建筑,观众可以在街角处偶遇国潮喜剧,在庭院内欣赏相声评书,在楼台上畅笑脱口秀,看演员翩然走到跟前,表演鲜活非凡、互动体验升级。   拓展剧场边界,喜剧渗透进上街里每个角落。喜剧盲盒秀和主题巡游“一触即发”,以黄岛路为核心,联动中山路、肥城路、博山路等公共空间,9个盲盒演出点在整点时刻不定期开启15分钟左右、总计百余场的演出秀,涵盖中国传统、非遗、西方戏剧、现代流行等古今中外的喜剧形式,而观众随时有机会加入互动,甚至成为喜剧表演的一部分。   以里院喜剧节“优赋能”,带动优质演艺资源“高集聚”。“庭院演艺”项目是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一环,市南老城区作为青岛历史风貌、人文风情的集中体现地,凝聚着20余个国家的艺术风格,具有打造“庭院演艺”特色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伴随市南区庭院演艺项目的开启,特色庭院与N种演艺主题相融共生,打造出更具艺术氛围和快乐观感的沉浸空间。里院喜剧节作为“艺术市南 庭院有约”2024青岛(市南)庭院艺术季重要组成部分,将重新激活老建筑的喜剧DNA,让越来越多人因“喜”而聚,走进里院、爱上里院。(王一婷)(完)
08 2025-01

米乐从“工业锈带”到“历史秀带”——国外打造工业遗产镜鉴

米乐  工业锈带?不,历史秀带!从英国塞文河畔的铁桥谷到德国哈尔茨山脉脚下的中世纪古城,从意大利北部工业城市著名建筑到瑞士穿越阿尔卑斯的百年铁路……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这些世界知名的工业遗产。今天,它们“变身”为博物馆、旅游地,连接过去与未来,融合传统与现代,既承载前人智慧积淀,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奔涌向前的时代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从铁桥谷看英国如何打造工业遗产   这是2024年11月28日在英国什普罗郡铁桥谷拍摄的黄昏时分的景色。新华社记者郑博非摄   坐落在英国塞文河畔的铁桥谷,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工业遗产之一。   18世纪初,亚伯拉罕·达比一世在铁桥谷成功用焦炭代替木炭冶炼生铁,大幅降低成本,为工业革命奠定技术基础。1779年,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铁制成的桥梁在这里建成,这座铁桥不仅成为工业革命的象征,还成为塞文河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到19世纪中叶时,铁桥谷已成为英国当时的工业中心,产品远销欧洲大陆、美洲及亚洲,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人才前来观摩学习。1801年,作家兼牧师理查德·沃纳曾这样描述铁桥谷:“在这里,自然之美与艺术工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是2024年11月28日在英国什普罗郡拍摄的铁桥谷博物馆群科尔布鲁克代尔钢铁博物馆区景象。新华社记者郑博非摄   随着保护工业遗产意识的兴起,学者和公众开始逐渐关注包括铁桥在内的周边工业遗产,铁桥谷也迎来了“新生”。   1968年,铁桥谷博物馆信托基金成立,致力于保护和管理该地区的工业遗产。1973年,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在铁桥谷召开。1986年,铁桥谷成为英国首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首个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文化遗产。   铁桥谷博物馆群基于旧钢炉、仓库等,由10座主题各异的博物馆组成,包括1973年建成的布利斯茨希尔维多利亚小镇、杰克菲尔德瓷砖博物馆和科尔布鲁克代尔钢铁博物馆等,每年吸引超50万游客前来。其中,布利斯茨希尔维多利亚小镇作为铁桥谷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每年吸引超10万游客。   阅读原文请戳:从铁桥谷看英国如何打造工业遗产   二、德国戈斯拉尔:工业遗产连接过去与未来   这是2024年12月3日在德国戈斯拉尔拍摄的拉梅尔斯贝格矿山博物馆外景。新华社记者邰思聪摄   戈斯拉尔,这座隐匿于德国哈尔茨山脉脚下的中世纪古城,像一颗从历史尘埃中挖掘出来的宝石。   戈斯拉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22年,当时它因拉梅尔斯贝格矿山的银矿而崛起。   如今,这座城市与矿山以及上哈尔茨山水资源管理系统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记录了欧洲早期采矿工业的辉煌,也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今天的戈斯拉尔不仅是游客的天堂,更是文化与艺术交汇的舞台。这里定期举办历史文化节,重现中世纪的生活场景。老城的小巷里,传统工艺店和现代咖啡馆并存,木雕、陶艺制品与手工金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活的博物馆。在这里,1500多座古老的木桁架房屋不只是装饰,而是富有烟火气息的民居;工业遗址不仅是遗产,还是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基地。戈斯拉尔没有让历史成为沉重的负担,而是将它化为一种文化自信,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阅读原文请戳:德国戈斯拉尔:工业遗产连接过去与未来   三、意大利林戈托:百年工业遗址的华丽转身   这是2024年12月12日在意大利都灵市拍摄的林戈托大楼楼顶空中花园“跑道500”的观景平台。新华社记者任耀庭摄   在意大利北部工业城市都灵坐落着一座著名建筑——林戈托,这里曾是菲亚特汽车的生产基地,也是百年前欧洲最大的汽车工厂。20世纪80年代,菲亚特关闭林戈托汽车工厂,经过系列改造,林戈托如今已成为一座多功能综合体,不仅有美术馆、会展中心、酒店,人们还可以在过去的“试车跑道”上漫步并远眺阿尔卑斯山脉……林戈托展现了如何再利用工业遗址,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林戈托汽车工厂运行近60年间,共有约80款车型在这里诞生,对菲亚特的企业发展和都灵巩固其作为国家工业中心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转型的推进,菲亚特于20世纪80年代关闭了林戈托工厂,将生产线移至更高效的现代化厂区。造车工厂关闭标志着都灵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林戈托面临被遗弃的风险。   掌管菲亚特的阿涅利家族决定不让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荒废。1985年,他们邀请知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参与设计,将林戈托改造为一个集商业中心、会展中心、大学校区和美术馆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项目于1994年建设完成,成为意大利工业遗址再利用的里程碑。   2024年12月12日,游客在意大利都灵市林戈托大楼内参观。新华社记者任耀庭摄   阅读原文请戳:意大利林戈托:百年工业遗址的华丽转身   四、现代与传统的交响——穿越阿尔卑斯的百年铁路   这是2024年12月3日拍摄的列车行驶在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上的景象。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在海拔2256米的瑞士阿尔卑斯山腹地,奥斯皮齐奥·贝尔尼纳火车站静静伫立于白雪皑皑的冰原之上。每到冬季,这座火车站都会迎来众多滑雪者与游客,他们搭乘现代化水力发电列车,沿着有百年历史的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在百年石桥和隧道间穿行,驶向雪山、冰川与山谷的深处。   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全长122公里,连接瑞士图西斯与意大利蒂拉诺,途经196座桥梁、55条隧道和20个城镇。这条铁路是瑞士百年铁路雷蒂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2024年12月1日,乘客在行驶于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的区域列车复古餐车中用餐。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从复古餐车到现代全景车窗,从草甸牛羊到冰湖雪峰,再到棕榈掩映的山谷,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融合了自然风光、文化遗产与高效交通。“在短短一个小时内,你就可以看到从雪山冰川到意大利阳光山谷的四季风景。”   在雷蒂亚铁路工程主管卡尔·鲍曼看来,工业遗产不应只是博物馆中的展品,而应在保持运行的同时得以更新。“我们深知历史遗产的价值。它们必须继续发挥作用,服务现代社会。”   阅读原文请戳:现代与传统的交响——穿越阿尔卑斯的百年铁路
08 2025-01

最新动态

米乐广告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1 南京米乐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蜀ICP备202301471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