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 新华社沈阳1月20日电 题:《洛神赋图》:跨越千年的惊鸿一瞥 新华社记者赵洪南 中国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绝色女子,她是水中仙女洛神。洛神何如模样,没人见过。只知道曹植的《洛神赋》中这样描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一个幻想中出现的仙女,就这样被曹植的华美文字化成了声色灵动的具体形象。洛神也因这篇文学名作,成了天下无双的美人。在曹植离世的一百多年后,东晋画家顾恺之把《洛神赋》画成一幅绮丽多彩的长卷,洛神复活在他的笔下。遗憾的是,原作已经亡佚,《洛神赋图》以摹本的形式流传下来。 近日,被认为最接近原作的宋摹本《洛神赋图》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展出。前来参观的人们排队一小时,只为一睹《洛神赋图》的风采。 《洛神赋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说,《洛神赋图》戏剧般地描绘了曹植于洛水边与洛神相遇,互传情愫后,又因人神殊途,不得已分离的故事。辽宁省博物馆在展览中用现代语言将其分为“五幕”:邂逅、定情、情变、分别、怅归。 展出的这幅绢本长卷,画面上布满岁月的烟尘,但画中的人物情景清晰可见。洛神是长卷的主角,她一次次出现在画面中,演绎着曹植《洛神赋》中无望的人神之爱。洛神从天外飞来,伴随她的是龙雁祥云,是奇花异草,是群仙翩跹。画家用柔软飘逸的线条,细致地勾勒出洛神的形象,画出她深情惆怅的表情。 曹植也是长卷的主角,他和洛神遥遥相对,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画中的曹植,是被随从簇拥的王公贵族。他的目光,和周围人的视线不一致,始终专注地凝视着洛神。曹植在画中的形象沉稳端庄,却让人感觉怅然若失。 董宝厚说,这幅画很重视对眼神的描绘,千愁万绪都在“眼”里:从曹植与洛神眼神互相对视,到曹植含情脉脉地看着洛神远去,还有洛神依依不舍地回眸曹植……通过对眼神的描绘,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洛神赋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神仙”画作。 《洛神赋图》是将绘画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的传世经典画作。画中的鲸鲵、水禽等形象大多取自《山海经》;人物服饰、车船等描绘皆符合当时背景,如曹植当时被封为“陈王”,在画中他的出现一般会有华盖、仪仗队;在人神的区别上,曹植的衣服自然下垂,而洛神的衣服是飘扬的,可以说人神殊途的基调贯穿全篇。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洛神赋图》,虽是宋代摹本,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原作风貌,反映了六朝祖本的章法布局,“晋尚故实”的时代风格。可以说,在原作不存在的情况下,它被看成是下真迹一等,是研究以顾恺之为代表的魏晋时期绘画作品不可绕开的一幅。 “特别是《洛神赋图》采用图文结合的连续式布局章法,是目前所知《洛神赋图》中唯一在画面中书写有赋文的宋摹本。”董宝厚说,然而,这一摹本上的文字到底是谁写的、什么时间写的,学界对于图中赋文的认识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摹本上的文字可以确定是宋人所写,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疑问终会解开。
米乐 腊八已至,年味渐浓。随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临近,街头巷尾都换上了新年限定“皮肤”,喜庆的红色随处可见。各类年货市集纷纷开启,市场、商超也越来越热闹。人们开始采购年货,为欢度春节和走亲访友做起准备。各地非遗民俗展演轮番上阵,年货市集的吆喝声通过电商直播传递至全国各处。传统与新潮交织,线上与线下融合,火热的年货经济透着浓浓的年味儿,展现出年末消费市场的强劲脉动。 逛市集:让烟火气更旺 适逢周末,上海长宁区的上海农业展览馆内人头攒动。被红色的灯笼、中国结点缀得喜庆非凡的土特产摊位前,围满了前来选购年货的市民。“这里的东西种类太齐全了,马上过年了,得多备点儿年货。”上海市民冯女士拎着刚买到的一大袋黑猪肉对记者说,“这才逛了一会儿,我的小推车已经装不下啦!” 1月3日至6日,由上海市供销合作社主办的上海新春大联展供销市集活动在上海农展馆举行。本届新春大联展的参展商品千余个,其中“两品一标”产品达322个。不仅有“邵万生”糟醉食品、鼎丰腐乳、“培丽”酱菜等老字号食品,外省市展团也请来了“当家花旦”。福建三明、安徽六安两地24家企业带来了百余种特色农产品,三明的永安笋干、淮土茶油、将乐红糖,六安的霍山石斛、霍邱麻黄鸡、皖西白鹅等土特产纷纷亮相。上海对口支援的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等地,也在现场设有31个展位,带来野生菌酱、火腿、牦牛肉、海参干等特色农产品,受到当地消费者喜爱。 赶大集,品美食,享年味。临近年关,各地“年货大集”火热开市,进社区、进企业,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点旺了城市的“烟火气”。 临近春节,在浙江嘉兴经开区城南街道,热闹的年货共富集市开进各个社区,方便居民在家门口置办年货。在非遗传统美食传承区,嘉兴非遗美食北丽桥酱鸭、新塍特色传统糕点、海棠糕等产品吸引居民驻足品尝、购买。在今年的共富集市上,城南街道还携手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特别设立绥化北林农产品展示区。“北林香米”、品类繁多的杂粮以及特色鲜明的各类北林特产,刚摆上摊位就受到居民热捧。 “年货共富集市一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更贴心的消费服务;另一方面,持续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城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年货共富集市将一直持续到小年夜,并将陆续走进街道10个社区,“让居民就近便捷消费、放心消费”。 各地年货市集商品琳琅满目,来自五湖四海的土特产不仅承载着舌尖上的记忆,更凝结着浓浓的“乡愁”,总有一款能够让你回想起家乡的味道。据某社交平台热搜数据显示,“土特产带火年货经济”近日登上热榜,关注度超1075.6万人。业内专家认为,人们在选购年货时,已不仅仅限于糖果、坚果、酒水等传统食品,而是更倾向于选择来自家乡的土特产,这体现了消费者对地方特色食品的热情与需求不断升温,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家乡味道的情感依赖。 促购销:让文化味更浓 “来这里好像过年了一样!”带着放寒假的孩子前来中国工艺美术馆玩的李女士一进门,就被眼前的花灯和剪纸吸引住了。“我们今天体验了很多民俗玩法,像拓版年画、花馍面塑,宝贝玩得不亦乐乎,我也跟着一起动手,感觉像回到了小时候过年。”临走时,见孩子对年会集市上的点翠首饰感兴趣,李女士还挑选了一件给孩子当作新年礼物。 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一层,“过年——春节主题展”已火热开启,展馆参观预约一票难求。展厅中心,巧夺天工的浙江乐清首饰龙灯吸睛无数,花灯长廊、年画长廊、舞狮展区也人气爆棚。“传统工艺美术实现了‘新春’和‘非遗’的完美结合,游客们在这里感受到浓浓的文化年味儿。”北京大学生何锐说。 2024年12月,我国的春节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将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非遗”成为春节消费市场的一个关键词。 活灵活现的合阳提线木偶戏、变幻多端的华山戏法、质朴深情的陕北说书……陕西省文化馆里,精彩绝伦的非遗表演正轮番上演。舞台四周,非遗年货集市汇集了各具特色的摊位,市民游客穿梭其间,叫卖声、喝彩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1月7日晚,“非遗贺新春·非遗年货购物月”主场活动在西安大唐芙蓉园拉开帷幕,标志着“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今年春节期间,陕西将推出“观—非遗盛会”“游—非遗线路”“赏—非遗演艺”“购—非遗好物”四大系列共千余项活动,创造新场景、新玩法,还将发放50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发布75项非遗促消费措施,在营造浓郁年味中释放消费潜力。 近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供销合作社举办了第七届“冬至大过年”农产品展销会。展会在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醒狮表演中拉开序幕,各个摊位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现场还设有地方特色美食、8项非遗文化体验和冬至主题活动等特色摊位,让市民游客在享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各类非遗文化活动与年货市场的结合,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例如在古街举办非遗年货节,消费者不仅能购买到传统美食如糖画、面人等,还能现场观看制作过程,参与互动体验。这种集购物、娱乐、文化学习于一体的消费场景,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激发了他们对非遗年货的兴趣与购买欲望,从而拓宽了年货消费市场。 云直播:让互动性更足 2024年12月31日,在宁夏银川新华百货中厅,为期两个月的2025迎新春促消费暨宁夏网上年货促销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由上百家小吃、土特产品、非遗手工艺品等摊点铺陈的“年货一条街”前客流如织,线上线下商贸企业、电商企业和平台等,集合推送各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年货礼品,给市民群众带来一场年货盛宴。 活动期间,中国邮政等各大平台推出网上预订年夜饭、特惠抢购年货、快递24小时不打烊等系列服务;各大商贸企业围绕百货购物、餐饮娱乐、文旅年货等热门消费领域,组织开展多场年货促销专场直播,上线消费满减、折扣让利、平台补贴、银商合作让利等优惠活动,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这场年货节有助于激发全区市场消费活力,让消费者得实惠,让商家增效益,为消费添动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消费氛围。”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1月7日,“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正式启动。这既是商务部今年首场线上重点活动,也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场全国性网络促消费活动,将持续到2月5日。 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与往届相比,本届年货节首次采用“3+N”形式,即以“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仪式、“丝路电商过大年”活动、中国(广西)-东盟网上年货节3场重点活动为主线,联动各地、各平台,围绕春节餐饮购物、文娱旅游等消费热点,举办更多更具特色的消费活动,共同迎接蛇年新春。 各地各平台系列配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围绕品质焕新,福建、河南等地推出“全闽乐购”“豫货通天下”等专场活动;围绕数字服务,电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VR技术,推出“冬日环游记”“中国年味之旅”等活动;围绕全球好物,北京、青岛等地开展“跨境优品”“上合云品 好品山东”等活动…… “线上线下零售的深度融合使得消费体验全面升级。”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指出,各大电商平台应积极关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趋势,创新电商直播形式,持续优化物流体验,提供送货上门、送装一体等个性化年货服务。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表示,近年来,商务部发挥电子商务联通生产消费、线上线下、城市乡村、国内国外的特色优势,开展全国网上年货节等系列网络促消费活动,为激发消费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重要贡献。2025年将从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联动、商务领域数字化转型三方面发力,为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贡献力量。(董蓓)
米乐距今约8000年的“太阳人”石刻 与红山文化玉龙相似的石家河玉龙 与三星堆青铜面具“撞脸”的石家河玉人像 南方青铜文明的象征——盘龙城商代铜盘 “郧县人”头骨 楚墓虎座鸟架鼓 睡虎地秦简 …… 近日,湖北省博物馆上新 “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 展览通过1.6万件文物 完整串联起荆楚文脉传承发展的过程 填补了湖北通史展览的空白 如何通过这一展览读懂湖北历史 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曾攀带你看展 感受荆风楚韵的魅力 编导:袁晗 别培辉 记者:饶饶 喻珮 制作:陈正 鸣谢:湖北省博物馆 新华网 新华社湖北分社 联合出品
米乐 新华社法兰克福1月15日电(记者胡尊元 单玮怡)“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德国分展15日在欧洲时报法兰克福文化中心开幕。 本次摄影展以“为祖国传神写照、为时代放歌抒怀、为人民画像立传”为主题,精选了50余幅珍贵的历史经典照片,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照片生动诠释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部分影像资料更是首次对外公开。 本次分展由新华通讯社主办,新华社柏林分社、太仓市高新区承办,展览将持续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