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 首次联动举办群众跨年倒计时活动、首次联合录制春节联欢晚会……元旦、春节将至,京津冀三地将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共同举办2025年京津冀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 记者23日获悉,2025年京津冀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包括六个板块——京津冀跨年迎春大联欢活动、京津冀欢享庙会系列活动、京津冀乐享冰雪系列活动、京津冀历史文化主题游系列活动、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京津冀群众大拜年系列活动。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霍志静介绍,12月31日晚,京津冀三地将首次联动举办群众跨年倒计时活动,主会场分别设置在北京首钢园、天津南开区鼓楼广场、河北石家庄正定古城。三地还将首次联合录制春节联欢晚会,为观众奉上丰富多样的春节文化大餐。 逛庙会,感受浓浓年味。京津冀欢享庙会系列活动在三地的庙会中精选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庙会,包括北京的地坛庙会、天津的水西公园“津彩大灯会”、河北的雄安狮舞大会等,还将在这10个庙会上组织三地老字号品牌、非遗产品、传统年货集中亮相。 京津冀乐享冰雪系列活动精选三地优质冰雪运动资源,推出4大冰雪旅游场景和8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京津冀历史文化主题游系列活动推出30条历史文化主题游线路;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串联三地优质博物馆资源,遴选400余项精品展览,推出6条博物馆主题游线路;春节期间,京津冀三地文艺家还将走进街镇、乡村,为基层群众、劳动者拜年送祝福。(记者 杨淑君)
米乐 想看戏,该去哪儿?在独具特色的台湖演艺小镇,在领先世界的北京艺术中心,在游客如织的环球度假区,甚至是在街头一栋别有洞天的建筑里,多姿多彩的演出随时欢迎观众到来。 近年来,随着“演艺之都”建设的深入推进,一系列改革配套政策落地有声,频繁更新的演艺空间、加速集聚的产业集群、轮番到访的名家好戏让昔年的许多空白被拓荒填补,“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在运河畔大放光彩。 顶层设计提升演艺新空间建设 幕布上,花果山草木葱郁,嶙峋岩石间,腾挪闪转的齐天大圣举起几只小猴子嬉戏玩闹,神气又可爱的模样活灵活现。一场老少皆宜的皮影戏消夏愉悦,在双益发国际文创园,通州区“周末场演出计划”持续浸润惠民。 就在几年前,这方舞台还是肉制品厂的加工车间。随着北京一般制造企业的腾退疏解,2017年,台湖铺外路上的“双益发”拆下了肉制品厂的招牌,围绕台湖镇“演艺+科技”的产业布局规划开始转型,变身台湖演艺小镇首家以打造演艺生态为核心的专业化区级文创园。2023年3月,园内双益发演艺中心、月光林地·爱剧场正式开幕运营,至2024年7月,两座剧场共举办各类演艺文化活动150场,成为首批“通州区演艺新空间”授牌单位。 曾经,因涉及场地的规划性质、消防安全等合规性问题,对许多演艺新空间来说,取得商演资质是绕不开的堵点。2021年起,通州区委宣传部发布《通州区台湖演艺小镇营业性演出场所审批实施意见》,点亮了流程畅行的绿灯,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下,从完成空间改造到通过通州区6个部门的联合验收拿下商演资质,双益发演艺中心、月光林地·爱剧场仅用时约3个月,此后,戏曲、音乐、儿童剧、非遗皮影等艺术资源迅速注入,截至目前已惠及副中心居民近6万人次。 双益发国际文创园并非一枝独秀。在城市副中心,《通州区营业性演出场所审批实施意见(试行)》《通州区推进“运河有戏”工作方案》等顶层设计升级出台,围绕优化审批手续、提升审批服务、构建完整工作体系等多个层面大力推进演艺聚集区建设。眼下,演艺资源唤醒了越来越多的老旧厂房、闲置楼宇,城市的精神空间被深度点亮。到2026年底,通州区力争培育多元演艺新空间30个以上,预计实现年度营业性演出场次2000场。 “运河有戏”丰富惠民供给 说到城市副中心的演艺版图布局,集聚双益发国际文创园、台湖演艺车间、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等多个点位的台湖演艺小镇是一颗夺目明珠。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过数年发展,硬件焕新、资源聚拢的台湖演艺小镇已成气候。 演艺的力量正在城市副中心持续凝聚壮大。2023年,通州区推出区域性文化演艺品牌“运河有戏”,首届演出季共呈现130余场演出和文化活动。今年,“运河有戏”继续发力,近1300场演出横跨初夏到金秋,包含265场重点剧目演出和超千场公益演出。与此同时,多方演艺资源统筹汇聚,将为《北上》《盛世运河》《锔盆女孩》等大运河题材原创剧目的首演首发提供重要支持。 “从前看演出,基本上都要去市中心的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往返地铁至少要花两个小时。”家住通州区的观众纪先生说,这几年,他明显感觉到家门口的大戏、好戏越来越多。以今年“运河有戏”演出季主环节之一“2024台湖爵士音乐节”为例,5天内,冯满天、巴拉什·巴格依、成方圆等200余位海内外爵士音乐人连续带来了50余场演出,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整座园区处处是舞台。 “文化粮仓”打开国际视野 在丰富供给、服务市民的同时,城市副中心的演艺事业也在加速驶入国际赛道。去年年底,北京艺术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依托运营方国家大剧院深厚的资源积累,这座崭新的“文化粮仓”已然崛起为“演艺之都”的重要一极。 今年上半年,鲁道夫·布赫宾德、韦尔比耶音乐节管弦乐团、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郎朗等名家大团纷纷到来,大力拉动城市副中心的演艺行业再上新台阶。仅2024年7月,北京艺术中心便密集上演24场演出,接待观众超万人。 “第一次走进剧院,我就觉得漂亮且震撼。”芭蕾巨星扎哈洛娃说,这处文化新地标中涌动的现代活力让她印象深刻,而“现代性”正是北京艺术中心的发展方向。许多关于剧院与城市的设想在此处落地成真:今年3月,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镇厅之宝里格尔管风琴亮相,由此衍生的“天籁和鸣·北京艺术中心管风琴艺术周”为联动公益、文旅、亲子等多元要素打造系列主题艺术周的尝试开了好头;7月初,森林剧场版《仲夏夜之梦》在北京艺术中心绿心露天剧场加场连演,戏剧与自然、经典与当下的亲密互动反响火爆;不久前,经典原版音乐剧《猫》官宣今年11月将在北京艺术中心登台,音乐剧这个备受年轻观众青睐的艺术门类,终于填补了长久以来在城市副中心的某些空白…… “到2027年,我们将逐步实现年度600场演出的预期规模。”北京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负责人江涛说。沟通世界、蓝图广阔的北京艺术中心,是城市副中心积极推进演艺建设的生动例证,未来,“演艺之都”的无限华光将继续在这里绚烂绽放。(记者 高倩)
米乐交响组歌《长城》海报。 10月1日至10月19日,国家大剧院2024台湖演艺艺术周即将于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开启秋日缤纷之旅。7台演出涵盖交响、合唱、戏曲、杂技、儿童剧、钢琴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跨越传统与现代,融汇经典与时尚,将陪伴观众度过一个充满浓浓艺术氛围的国庆节。 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作为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重要成员之一,不仅承担着舞美设计制作、服装道具仓储、剧目排练合成、技术交流研讨等重要职能,同时不断汇集优质演艺资源,着力打造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演艺平台。其中,“台湖演艺艺术周”自2018年首届开幕以来,秉承对经典艺术的匠心传承,对优秀作品的大力挖掘,以精湛的艺术演出、精心的节目策划、丰富的艺术活动,不断发挥“台湖演艺小镇”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城市副中心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据悉,本次艺术周期间,持票观众还可免费参观台湖舞美艺术博物馆。 10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资助项目“交响组歌《长城》”将在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台湖露天剧场上演。河北交响乐团带来的交响组歌《长城》,以“团结统一、众志成城,坚韧不屈、自强不息,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长城精神为主题,由11首曲目组成。 10月2日,祖国,我为你歌唱——京津冀艺术家国庆音乐会将亮相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台湖剧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音乐会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荟萃了京津冀三地实力派知名艺术家和艺术队伍。音乐会分为“致山河”“致青春”“致初心”“致未来”四个篇章,既有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和优秀歌剧片段,又有咏颂新时代的原创新作,并以戏剧化情景讲述的形式串联,是京津冀三地艺术家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深礼敬。 10月3日-4日,中国杂技团魔术杂技晚会《魔趣恒声》,10月5日-7日,上海越剧院越剧《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10月12日-13日,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经典童话剧《灰姑娘》,都将轮番上演。 本次国家大剧院2024台湖演艺艺术周最后登场的是意大利当代极简主义钢琴家法布里奇奥·帕特里尼独奏音乐会,将于10月19日上演。法布里奇奥·帕特里尼与美国钢琴家乔治·温斯顿、意大利钢琴家鲁多维科·艾奥迪并称世界当代新世纪钢琴三剑客。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诗意与唯美,擅长用简单的音符构建音乐情感与色彩变化,引领听众进入纯净无瑕的音乐世界。帕特里尼的音乐能够触动人心,唤醒听众的想象力,仿佛在耳边轻轻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采写/记者 刘臻
米乐 新华社巴黎12月20日电(记者张百慧)“心境映象——荣宝斋当代艺术展暨木版水印特展”20日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这是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中法文化旅游年系列庆祝活动的收官之作。 本次展览通过展出当代艺术和中国非遗技艺,向法国观众呈现中国艺术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展现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展览现场,徐冰、邱志杰、陈琦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受到观众青睐。 同时,展览特别呈现了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现场设有互动体验活动,还展示了利用该技术“复刻”的吴冠中画作《冬日》、齐白石画作《虾》、李可染画作《迎春图》等,非遗技艺对名家作品的生动还原令现场法国观众连连赞叹。 法国艺术家雷米·阿龙在现场体验了木版水印技术作画的过程。他表示:“本次展览展示了中国视觉艺术的勃勃生机。艺术家们将当代绘画表达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凭借强大的想象力和创作自由探索着造型艺术的可能性。” 本次展览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与荣宝斋共同举办,预计持续至2025年2月6日。 今年以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法国中国电影节、巴黎中国戏曲节、中法时装周等活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表示,2025年,该中心将继续“成为品中国之味、听中国之音、赏中国之美、感中法之融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