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
-
米乐特写丨“这是一次难得的沉浸于唐代文化的机会”——法国观众“打卡”唐代文物展
[荐]

米乐特写丨“这是一次难得的沉浸于唐代文化的机会”——法国观众“打卡”唐代文物展

  • 分类:公司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3-07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米乐  新华社巴黎3月3日电 特写|“这是一次难得的沉浸于唐代文化的机会”——法国观众“打卡”唐代文物展   新华社记者张百慧   2日下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地下一层,巴黎市民樊尚·苏利耶和朋友在“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的出口处驻足良久,兴奋地交谈。意犹未尽的苏利耶不时翻开手中一本厚重的展览图录仔细研究。   “这支金饰中央有一对飞天女神,一位在吹奏笙乐,另一位手持拍板……你得仔细看才能发现。这可是1100多年前的手工艺!”苏利耶指着图录上一幅出土于扬州的唐代金栉的图片,激动地和记者分享他的“发现”。   当天正值周日,距本次唐代文物展闭幕只剩两天。像苏利耶这样赶来“打卡”的观众在展览入口处排起长队。“我在一本艺术杂志上看到了展览信息,得知这次展览汇聚了来自中国多家博物馆的展品,其中包括近年的考古新发现,一些珍宝此前从未走出中国国门。于是我对自己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沉浸于唐代文化的机会。”苏利耶说。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2024年11月开幕的“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是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展览汇聚了来自中国32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生动地向法国公众展现了唐代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据主办方介绍,展品中一级文物占比超过30%,法门寺地宫、何家村窖藏、丁卯桥窖藏出土的珍宝首次齐聚法国展出。   这是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拍摄的“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上的展品。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从精致小巧的金银首饰中领略古代中国高超的手工艺,从唐三彩中的外国人俑形象感受长安的多元文化交融,从体态丰腴、造型雍容的彩绘女陶俑体会唐朝社会思想的开放,从斑驳壁画中的乐舞场景窥探古人丰富的休闲娱乐生活……苏利耶与友人回味着展览细节,那个原本遥远陌生的朝代在他们的描述中愈发立体。   在三个多月的展期内,盛唐气象在法国引发强烈回响。记者走访展览现场时,总能遇到用心领悟、有感而发的法国观众。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我觉得展览的陈设很有逻辑性,观众仿佛真的在跟着时间旅行,经历唐朝的兴衰演变。我发现,当时的唐朝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世界,这使得它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极为繁荣。”年轻的法国姑娘埃玛·拉曼告诉记者。   法籍亚裔姑娘朱丽安娜·翁则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展览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在同一座城市和平共处,甚至相互学习。我希望人们能学习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并将其延续。”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一名观众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此次唐代文物展是吉美博物馆在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框架下举办的第四场中国相关展览。为配合展览,一系列具有唐代元素的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讲座及儿童工坊等活动相继举行。据吉美博物馆宣传部门负责人尼古拉·吕桑介绍,根据初步统计,到3月3日展览闭幕,参观人数累计超过8.5万人次。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在吕桑看来,该展览大获成功的关键在于中方提供的高质量展品,以及法中双方在展览筹备和开放期间的出色协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希望让本次展览成为展示法中两国人民友好的窗口”。   吕桑还透露,吉美博物馆正在筹划未来几年在法国和中国举办其他活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然会吸引更多法中文化交流活动接踵而至”。

[荐]

米乐特写丨“这是一次难得的沉浸于唐代文化的机会”——法国观众“打卡”唐代文物展

【概要描述】米乐  新华社巴黎3月3日电 特写|“这是一次难得的沉浸于唐代文化的机会”——法国观众“打卡”唐代文物展   新华社记者张百慧   2日下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地下一层,巴黎市民樊尚·苏利耶和朋友在“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的出口处驻足良久,兴奋地交谈。意犹未尽的苏利耶不时翻开手中一本厚重的展览图录仔细研究。   “这支金饰中央有一对飞天女神,一位在吹奏笙乐,另一位手持拍板……你得仔细看才能发现。这可是1100多年前的手工艺!”苏利耶指着图录上一幅出土于扬州的唐代金栉的图片,激动地和记者分享他的“发现”。   当天正值周日,距本次唐代文物展闭幕只剩两天。像苏利耶这样赶来“打卡”的观众在展览入口处排起长队。“我在一本艺术杂志上看到了展览信息,得知这次展览汇聚了来自中国多家博物馆的展品,其中包括近年的考古新发现,一些珍宝此前从未走出中国国门。于是我对自己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沉浸于唐代文化的机会。”苏利耶说。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2024年11月开幕的“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是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展览汇聚了来自中国32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生动地向法国公众展现了唐代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据主办方介绍,展品中一级文物占比超过30%,法门寺地宫、何家村窖藏、丁卯桥窖藏出土的珍宝首次齐聚法国展出。   这是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拍摄的“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上的展品。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从精致小巧的金银首饰中领略古代中国高超的手工艺,从唐三彩中的外国人俑形象感受长安的多元文化交融,从体态丰腴、造型雍容的彩绘女陶俑体会唐朝社会思想的开放,从斑驳壁画中的乐舞场景窥探古人丰富的休闲娱乐生活……苏利耶与友人回味着展览细节,那个原本遥远陌生的朝代在他们的描述中愈发立体。   在三个多月的展期内,盛唐气象在法国引发强烈回响。记者走访展览现场时,总能遇到用心领悟、有感而发的法国观众。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我觉得展览的陈设很有逻辑性,观众仿佛真的在跟着时间旅行,经历唐朝的兴衰演变。我发现,当时的唐朝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世界,这使得它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极为繁荣。”年轻的法国姑娘埃玛·拉曼告诉记者。   法籍亚裔姑娘朱丽安娜·翁则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展览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在同一座城市和平共处,甚至相互学习。我希望人们能学习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并将其延续。”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一名观众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此次唐代文物展是吉美博物馆在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框架下举办的第四场中国相关展览。为配合展览,一系列具有唐代元素的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讲座及儿童工坊等活动相继举行。据吉美博物馆宣传部门负责人尼古拉·吕桑介绍,根据初步统计,到3月3日展览闭幕,参观人数累计超过8.5万人次。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在吕桑看来,该展览大获成功的关键在于中方提供的高质量展品,以及法中双方在展览筹备和开放期间的出色协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希望让本次展览成为展示法中两国人民友好的窗口”。   吕桑还透露,吉美博物馆正在筹划未来几年在法国和中国举办其他活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然会吸引更多法中文化交流活动接踵而至”。

  • 分类:公司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3-07
  • 访问量:0
详情

米乐  新华社巴黎3月3日电 特写|“这是一次难得的沉浸于唐代文化的机会”——法国观众“打卡”唐代文物展   新华社记者张百慧   2日下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地下一层,巴黎市民樊尚·苏利耶和朋友在“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的出口处驻足良久,兴奋地交谈。意犹未尽的苏利耶不时翻开手中一本厚重的展览图录仔细研究。   “这支金饰中央有一对飞天女神,一位在吹奏笙乐,另一位手持拍板……你得仔细看才能发现。这可是1100多年前的手工艺!”苏利耶指着图录上一幅出土于扬州的唐代金栉的图片,激动地和记者分享他的“发现”。   当天正值周日,距本次唐代文物展闭幕只剩两天。像苏利耶这样赶来“打卡”的观众在展览入口处排起长队。“我在一本艺术杂志上看到了展览信息,得知这次展览汇聚了来自中国多家博物馆的展品,其中包括近年的考古新发现,一些珍宝此前从未走出中国国门。于是我对自己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沉浸于唐代文化的机会。”苏利耶说。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2024年11月开幕的“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是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展览汇聚了来自中国32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生动地向法国公众展现了唐代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据主办方介绍,展品中一级文物占比超过30%,法门寺地宫、何家村窖藏、丁卯桥窖藏出土的珍宝首次齐聚法国展出。   这是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拍摄的“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上的展品。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从精致小巧的金银首饰中领略古代中国高超的手工艺,从唐三彩中的外国人俑形象感受长安的多元文化交融,从体态丰腴、造型雍容的彩绘女陶俑体会唐朝社会思想的开放,从斑驳壁画中的乐舞场景窥探古人丰富的休闲娱乐生活……苏利耶与友人回味着展览细节,那个原本遥远陌生的朝代在他们的描述中愈发立体。   在三个多月的展期内,盛唐气象在法国引发强烈回响。记者走访展览现场时,总能遇到用心领悟、有感而发的法国观众。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我觉得展览的陈设很有逻辑性,观众仿佛真的在跟着时间旅行,经历唐朝的兴衰演变。我发现,当时的唐朝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世界,这使得它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极为繁荣。”年轻的法国姑娘埃玛·拉曼告诉记者。   法籍亚裔姑娘朱丽安娜·翁则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展览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在同一座城市和平共处,甚至相互学习。我希望人们能学习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并将其延续。”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一名观众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此次唐代文物展是吉美博物馆在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框架下举办的第四场中国相关展览。为配合展览,一系列具有唐代元素的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讲座及儿童工坊等活动相继举行。据吉美博物馆宣传部门负责人尼古拉·吕桑介绍,根据初步统计,到3月3日展览闭幕,参观人数累计超过8.5万人次。   2024年11月18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人们参观“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在吕桑看来,该展览大获成功的关键在于中方提供的高质量展品,以及法中双方在展览筹备和开放期间的出色协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希望让本次展览成为展示法中两国人民友好的窗口”。   吕桑还透露,吉美博物馆正在筹划未来几年在法国和中国举办其他活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然会吸引更多法中文化交流活动接踵而至”。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米乐广告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1 南京米乐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蜀ICP备202301471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